引言
臨淵羨魚,不如退而結網。在了解完目前校園文化建設所存在的問題之后,找尋解決的方法便顯得尤為重要。與其艷羨別人的辦學理念,不如自己打造專屬的校園文化。
一、校園文化的來源
夫源遠者流長,根深者枝茂。樹木有根,秤不離砣,校園文化需有出處。一般的校園文化有以下幾種來源:
一、校園自身辦學的傳統積淀和升華。學校經過時間歲月的打磨,必定會形成屬于自己的辦學思考,形成自己的辦學風格。
二、校長的辦學理念提煉思想的基礎。領導學告訴我們,團體組織的領頭羊往往能影響團隊整體的思想風潮。
三、廣泛學習國內外相關理論之后的哲學思考。杜威說過,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。無學習,無教學。
四、在教育專家的協助下設計發展戰略。專業人士有著更深層次的考量,能比我們看到更全面更廣闊的境界。沒當過學生的人成不了好老師,咨詢傾聽專業人士的分析是建設校園文化一種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。
二、四大文化共建人文校園
我們都知道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,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,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。校園文化亦然,四大版塊缺一不可。河流蒸發形成降雨,雨水匯聚變成河流。精神、行為、制度、物質,四大文化由表及內,動態循環,共同維持著校園系統的穩定發展。
首先是由價值觀念決定辦學思想和群體意識的精神文化,也就是設計中的MI部分,此為學校文化中最為深層的部分。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,眼光可以達到;眼光不能達到的地方,精神可以飛到。精神文化可以說是四個文化當中最為重要的部分,擔負起了文化導向帶頭作用,是四大文化中的綱領。學校文化的核心與靈魂便是具有優秀的精神文化,思想的升華要比物質緩慢得多,但優秀的精神文化卻能讓組織團體更為永久的凝聚。
行為文化意味著學校成員的行為體現出的文化氛圍。鐘敬文先生在《民俗學》中提出:“行為文化首先是社會的、集體的,不是個人有意無意的創作。”校園文化是育人的土壤,每個人都是其土壤之上生長的花朵或果實。一個人的行為不光體現了自己的道德修養、文化素質,也側面映照出校園整體行為文化的塑造。
三者乃制度文化,此為學校各項制度體現出的文化特點。私以為制度文化與行為文化是相通的,它約束了行為文化,是行為文化的特殊表現。學校是一種制度性的存在,制度化是學校的基本屬性。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,這是劉瑜在《民主的細節》中提出的觀點。好的制度文化包括制度建設、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。夸美紐斯說過:“學校的長處全在于制度,它包括了學校發生的一切事。因為制度才是一切的靈魂。”缺失了制度的保障,學校便會在各種偶然的、隨機的、不確定的多重因素沖擊與教育矛盾中風雨飄搖,潰不成軍。因此,學校制度文化是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切實保障。
最后是物質文化。它代表了學校的校舍、設施、環境體現出的文化色彩。有人認為物質相對于精神不過是滄海一粟,只要精神飽滿,物質則忽略不計。然物質文化占據的重要地位不可悍搖,其文化體現在校園文化中趨于表層,是校園文化的外顯,能夠給予受眾最為直觀的感受。
物質文化設計包VI、EI等部分,即視覺識別系統和環境識別系統。校園是文化的容器,一套系統、合理、科學的導視系統,既可以改變校園環境,又能增加校園文化的服務功能,使一個學校功能和文化內涵以友好熱情、服務周到、組織合理、簡單高效的方式向公眾展示。古有孟母三遷證明了環境育人之功效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環境塑造人,也起著涵養人的作用。當學校只剩高聳的教學樓宇;當操場無法容納所有的奔跑;當僅有幾棵樹孤零零地站在空曠的校園;校園的墻壁空喊蒼白的標語口號,功利化的痕跡,讓校園文化變得乏味。校園里的一景一物都要能與學生的內心活動產生積極的“對話”,幫助學生產生良好的內心體驗,點燃探索知識、積極進取的思想火花。同是校園,為什么有的學校一草一木仿佛總在昭示著什么,能引人突發奇想?這就是環境的力量,是環境所折射出的語言在人們心中的沖擊和積極的心理體驗。我們的設計就是要創設這樣一種會“說話”的環境,營造能激發學生積極進取,奮發向上的環境氛圍。
結語
校園文化的來源各種各樣,最后的呈現也多彩非凡,通過四大文化各自的整合與搭配,相輔相成,共同構成我們的魅力校園。
天恒璞,植根于教育策劃設計行業,專注于教育咨詢、理念構建、品牌視覺設計、校園環境設計、裝飾裝修施工及教育產品研發,助力您構建品質校園。